公司新闻

传承八代的旅蒙商号“元盛德”

发布时间:2023-07-16 18:39:31   点击:
传承八代的旅蒙商号“元盛德”
■段发文
        元盛德(1693年-1931年)是归化城旅蒙三大商号之一,是一个家族性商号,传承八代,从清朝康熙年间起家到中华民国中叶,跨越两个朝代,历时238年。元盛德有它独特的经营方式与传承理念,是我们研究晋商精神一个值得关注和借鉴的商号。元盛德最早叫元盛宏。是康熙帝征剿噶尔丹时随营贸易的商号,创始人是山西祁县南社人段泰。他原是一个拉骆驼的,由归化城拉上骆驼,驮运些货物,到科布多附近去卖,元盛宏因欠下他的脚费,就给他加人一个财股,以后又欠下他的货价,便把整个生意推给他,改名为元盛德。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小召后街有一条巷叫元盛德巷,在该巷 35号院的门口,立
着两块大理石碑,是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二00=年四月二十五日发布公告。二00三年八月八日立碑。一块是汉文,一块是蒙古文。其碑文如下:
        “元盛德是清代归化城旅蒙商三大号之一,开设年代略早于大盛魁,创始者山西祁县人段泰。元盛德巷35号民居是元盛德商号宅院之一,至今保存着原有的建筑风格,是我们研究清代民居建筑的宝贵实物资料”。 
         在归化县志、内蒙古志等史料中,以及日本国下川裕治中田浩著的《万里茶道》、美国人艾梅霞著的《茶叶之路》等都对元盛德有记载。        
         元盛德与其他旅蒙商号不同之处是:在经商中有一套独特的经营方式。
1、变经商为经营,成为近代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典范。
清朝年间,在归化城做生意的商号,大大小小有2000多家,大部分是山西人,经营方式大同小异,主要是给牧民提供各种生活日用品,换取牧民的牛羊、皮张、毛绒等,再运回内地销售。大约在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左右,由于老家连年天旱无收成,家景日益衰落,段泰看到有人到口外做生意成了气候,决心出去闯一闯。徒步上了归化城,干起拉骆驼、驮运贩卖货物的生意。段泰是一位善于把握商机的人,他从拉骆驼起家,跑遍了蒙古的各个部落,由赚脚钱,到自己经营商品。在拉骆驼的过程中,段泰对骆驼的习性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塞外的骆驼大概有四个品种,鄂尔多斯骆驼、曹格尔骆驼、阿拉善骆驼和科布多骆驼。鄂尔多斯骆驼的优点是性情温和,便于驾驭,但是个头小,力气小;曹格尔骆驼、阿拉善骆驼的优点是体型雄伟力气大,缺点是耐久性差;科布多骆驼不但体格健壮,而且耐久力强,从外貌上看曹格尔骆驼、阿拉善骆驼与科布多骆驼差不多,但是体力的恢复与耐久力就差多了,在驼上四百斤的货物相同的情况下,科布多骆驼一天能走120里,而且体力恢复的也快,而曹格尔骆驼、阿拉善骆驼只能走60里。
         于是,当元盛宏把生意转给段泰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在科布多办骆驼养殖场,大量饲养科布多骆驼,一来充实自己的驼队,二来卖骆驼。
与蒙古牧民做生意,主要是以物易物,就是商号用牧民所需的茶叶、布匹等日用品交换羊。一般商号,都是把羊变卖给专门贩羊的商号。经过几年的观察,段泰看到了做羊生意的商机,他耗羊约60多万只。 于是,他在科布多又买了两块草地,建起了牧场,专门饲养换回来的羊。为了把羊变成商品,既满足北京等地对羊的需求。又增加商号的利润,在北京开了3家京羊庄:元盛降、元盛泰和元盛昌,形成了从挛养到贩运再到销售一条龙的经营。
         这种规模化管理,养殖、贩运、销售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是元盛德经过多年摸索总结出来的,也是元盛德在蒙古经营几百年不衰的秘诀。特别是元盛德长途贩运活羊的生意,由于其采用了一套独特的方法,羊的出栏头数很高,路上损失很少,其他商家多有仿效。
        英国商人在归化城开办的诒和洋行看到元盛德贩羊的生意颇能赚钱,也曾安排人员招募羊工,插足京羊道上的买卖,结果十分悲惨,他们组织羊工往北京运活羊,还没到张家口就落了个全军覆没,据说是羊群误食了有毒的断肠草。所以京羊道生意乍看简单,其实操作起来难度极大。
2、由贩茶到制茶,青砖茶谱写了晋商雄居塞外200年的辉煌。
山西不产茶,但茶叶一开始就是晋商经营的最主要商品。从明朝在山西北部开辟茶马互市以来,晋商就将茶叶销往蒙古地区,俄国商人从蒙古得到中国的茶叶。元盛德先辈以独特的眼光,看准了茶叶生意这一商机,为了适应蒙古、俄罗斯一带广大游牧民携带方便,也便于运输。经过考察,大约1720年左右,段泰派人去陕西学习了茯砖茶的做法。 然后在武夷山、湖北羊楼洞一带建了自己的砖茶加工作坊,把帽合茶发展为砖茶,并首次在砖茶上压制了“川”字,表示是元盛川制造。青砖茶的研制成功,拓宽了蒙古、莫斯科、东欧茶叶市场。在元盛德的推动下,与多家旅蒙驼商把青砖茶生意越做越大,从而为万里茶道的形成谱写了辉煌的一页。
           元盛川是元盛德在恰克图开设的茶庄,为了保证茶源充足,元盛川在福建武夷山、江西、汉口等地常年派人收茶、组织货源。在祁县城东大街有专门储存加工的地方(现在的东大街德泰全茶庄旧址),在归化城元盛德巷建有库房,通过迪化(乌鲁木齐)、恰克图、乌兰巴托等路运往莫斯科。不仅晋商获利巨丰,而且清政府也通过沿路关卡征税获得巨大的财政收入。在众多茶商的努力下,茶叶成为中俄贸易的主要产品,占中俄贸易额的94%,目都在恰克图完成。中俄贸易额也由1728年(雍正六年)的1万卢布增加到1755年(乾隆二十年)的83万卢布,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又猛增到136万卢布。20世纪中俄关系恢复后,在来华采购商品的俄商账单中居然就有“川字号”茶叶一项。
在祁县城里十字街东南和西城门脚下有两个院,一个是库房,一个挂牌是德泰全茶庄,是元盛德经营茶叶在祁县的周转站,同时也有门店,主要从南方采购回茶叶在祁县储存、加工、分包。据老人们说,该店是段泰1724年回来的时候在县城买下的,专门经营茶叶,派段氏本家经营管理。这里主要加工高档砖茶,给蒙古贵族与俄国的重要客户。
     元盛德1931年歇业后,该茶庄由后人经营一直延续到1948年祁县解放
山西省祁县,万里茶道的发端地和支撑点。是茶道的必经地和茶商的云集地,境内有古茶道近百里、茶道遗址28处。祁县茶帮是万里茶道的开拓者和经营的主力军,依靠他们果断精明的决策和大手笔的商业运作,创造出纵跨中俄蒙三国、带动沿途商品流通、推动众多产业共同发展的辉煌业绩,铸造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义通天下的晋商传奇,留下了大批珍贵的文化遗产。
3、商业伙伴不是竞争对手,是合作共赢。元盛德在自己发展在同时,还帮助另一个段氏宗亲创立天义德商号,并参股,一直到天义德从蒙古撤回才收回股本。        
4、多种经营,适应当时当地的社会需求。段泰及其后人由于经常与蒙古人打交道,特别是贸易地点主要是寺庙的庙会,以及蒙古包,因而就需要了解蒙古人的生活习惯,以及宗教信仰,并融人他们的生活。在元盛德35号院建好后,段泰专门从吉林引进暴马丁香树栽到院子里,一来按照民俗该树是吉祥树,可以给家庭、柜上带了和气生财的好运;二来拉近了与蒙古族人民的距离,特别是信仰喇嘛的牧民,他们认为暴马丁香树是菩提树。因而,经常有喇嘛来敬献哈达。解决整个牧民生活所需、以及畜牧产品的收购销售环节,是元盛德成功秘诀,这个环节包括从采购蒙古牧民所需的各种生产、生活用品、茶叶、药材等开始,到仓储运输、送到牧民手中,再换取牧民的牛、羊等畜牧产品,孪养成材后,送到京羊庄销售。这样既可以解决牧民的全部生产、生活必要商品,商家也可以赚得比较丰厚的利润,取得双赢。
       祖先们在长期的奔波操劳中,身体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为抵御疾病,他们在自己的摸索与当地牧民的交往中积累了大量的治病办法与各种简单有效的验方,特别是按摩疗法,膏药贴敷疗法在那些缺医少药的地方,起了很大的作用。他们还学习和掌握一些医疗针灸技术,在行商活动中对蒙民中一般病症予以医治,从而获得了广大蒙民好感。其中段氏消刺止痛膏,在后人的继承下成为山西省晋中市的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过草原的人都知道,牧民爱喝酒,尤其好饮烈酒。每当牧民赶着羊群到庙会上与旅蒙商交易时,商家即以酒食待之。 那些过惯游牧生活的淳朴牧民,对商家无偿的热情款待,喝得高兴,在欢喜之余就做成以物易物的买卖。
元盛德白酒是从段泰的孙子段仕兴开始生产销售的,当时装酒的皮壶印着“元盛德白酒”字,深受草原牧民的喜爱。因为蒙古族百姓以游牧生活为主,地处高寒草原,牧民深受风寒之苦,对治疗关节疼痛的药酒需求量很大。为此,元盛德专门配制了“元盛德牌御寒五行酒”,该酒具有活血化瘀、祛寒止痛、生津补肾的作用,该秘方至今仍然传承在段泰后人手中。蒙古国科布多一带,元盛德曾雇佣过的牧民后代还在配制饮用,元盛德酒的销售一直延续了100多年。
5元盛德商号的成功之道。
         元盛德祖先在经营商业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并因此在家乡积极办学堂。发展教育.以学保商。同时更注重培养家族成员的优良品行。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到商业经营、为人处世、治家育人中,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自成体系的商业文化和经营理念。这些商业文化、经营理念和家风建设,一脉相承,支撑着元盛德这个百年商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并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南社村大前街几处段氏宅院的院门上方或影壁上,刻有一些文字,这些文字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富有教育意义。我们可以想象,当初修建这些院落的时候,先辈们选这些文字刻写在院门上方,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他们不仅以这些文字所表达信条来自勉,同时也给后辈人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希望我们的家族有一个良好的门风,要求后人也能按这些文字所给出的标准做人做事,可以说这是我族先悲留给段氏后人的精神财富,家族的良好门风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志修齐”:立志、修身、齐家之意。“志修齐”三字篆刻于段泰起家的院落街门上方,它的   内涵与《礼记·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是相通的。“志修齐”的意思是,它在勉励家族后人要立下正确的志向,明确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修炼自身的品德、获得丰富的知识,也要治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志修齐”所表达的这些思想理念,无论过去。现在、或是将来,作为我们家族做人、做事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都是适当的,不会过时的,“志修齐”是先辈留给我们的一条家训。        
         “致中和”:篆刻于段鸣岐院街门上方。它出自儒家经典《中庸》。《中唐 》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其意为:人的情绪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称为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自然常理社会法度,叫做和。“致”,是达到的意思,“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和”,是天下人共同遵循的原则。“致中和”,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中和即中庸,中庸是中国古代一个至高的行为标准,行为要掌握最合适的度,无过无不及,不走极端。但今人往往把中庸庸俗化,理解成平庸圆滑和稀泥,这是片面的理解。中庸的理想状态是一切处于和谐之中,这种和谐就是天地万物各安其位,这是很高的境界,“致中和”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又一条家训。
    “慎俭”:慎俭二字篆刻于段鸣栾大院院门
里面的墙壁上,这两个字,是一副对联的横批,可惜的是对联已经长久损毁残缺不全了。但“慎俭”二字很朴素,字意十分明确。“慎”, 谦虚谨慎,谨慎从事,慎始慎终,谨言慎行,慎独:“俭”,省吃俭用,克勤克俭,勤俭持家,俭以养廉,俭以养德,温良恭俭让。这些传统美德是规范言行、提高修养、治家立业的标准,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家训。    
         元盛德的历代东家都坚持段泰留下的祖训,俭约自律,克勒于邦,克俭于家。这是中国人一贯提倡的节俭作风,也是晋商一直保持着俭约风尚。明人沈思孝《晋录》载:“晋中俗俭朴古,有唐虞夏之风,百金之家,夏无布帽;千金之家,冬无长衣;万金之家,食无兼味。”元盛德祖先认为“勤俭为黄金本”。所以,段泰在元盛德生意初具规模时,为使后人不忘祖先创业的辛苦,就在号内立了号规与家规:规定每年正月初一早饭,无论归化城总号柜上、各地的分号、还是在祁县的段氏家族,一律喝稀饭,这种家规一直延续了200多年到二十世纪50年代。
6、“务本”元盛德老院子偏门上的砖雕 它是教育后人要:‘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也是晋商纵横欧亚数百年的秘诀。
君子务本,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元盛德后人继续执着奉献、坚守信念,发扬光大“元盛德” 务本 文化,把中华民族瑰宝永远传下去。
    元盛德以“诚信,公平,童叟无欺”的经营理念管理商号,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商界和政界都不负众望,成为归化城数千家旅蒙商首届“乡耆公所”管理机构中的“乡耆”,以后又有多位元盛德东家或者掌柜担任此职位。
值得一提的还有段树芝,是段泰嫡系后代,元盛德的第七任东家。由于元盛德在清末民初对政府的支持,他娶了大总统曹锟的妹妹为妻。1923年底,曹夫人病故,其子段鸣歧去北京报丧,曹锟因公务繁忙,亲自题词:“懿范昭垂”,并让部下制成烫金牌匾带回。

 
7元盛德后人对元盛德的传承
7.1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段氏消刺止痛膏





    “段氏消刺止痛膏”源于清代康熙年间,段氏祖上从清朝康熙年开始一直在内蒙古、蒙古、俄罗斯一带做生意,一直到四十年代。由于长期在寒冷的地方生存,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滞,气滞血淤,经常出现疼痛病症,在与疾病抗衡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治疗办法,中药外用治疼痛。用中药药粉为当地牧民治疗疾病,一直到四十年代。十七 世祖段树芝把这种治疗办法带回家并传承给儿子段鸣歧,经十九世段思森(高级医师)与二十世段发文共同继承挖掘整理开发研制而成。
膏药是祖国医学的一朵奇葩,古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膏药能治病,无殊汤药,用之得法,其响立应”等说法。由于膏药具有较高的稠度,故而其具备有效成分含量高、析出速度缓慢、作用长期持久、局部疗效切实等一系列优点。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说:“今所用之膏药,古人谓之薄贴……治里者,或驱风寒,或和气血,或消痰痞,或壮筋骨,其方甚灵,药亦随病加减,其膏宜重厚久贴。中医膏药敷贴疗法在我国历史悠久。随着历代医家相继应用并不断发展,其简单易行、快速止痛、安全可靠、减少痛苦、加速康复等优点已是愈发彰显。消刺止痛膏采用名贵药材尊古炮制,治疗骨质增生优势明显:
消刺止痛膏以传统黑膏药为载体,秉承中医外治理论,精选多种名贵中草药,直接外敷病灶,实现通血、调气、逐瘀、止痛、驱邪、扶正等诸多功效,实现全方位治疗效果,将骨质增生病根彻底拔除。
         消刺止痛膏使用时将其贴敷于病患皮部,在局部形成难以蒸发扩散的密封状态,以开窍之药促使肌肤腠理通透,可在局部形成集中用药的优势,直达病灶,使药物的有效成份聚结于患部组织,并通过透皮吸收和经络剌激,疏通经络,打通血脉。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以达到消肿,止痛和修复病变组织的作用。消刺止痛膏遵循中医外治法之理念合理组药,使用方法简单,治疗过程无需任何医疗设备,患者完全可以自行治疗,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体现中医药简效奇之特点。每帖膏药可用3-5天,使药物的持续渗透作用得到保障,药效持久。
目前段氏消刺止痛膏不仅在山西传承,还传承与安徽段东东,段东东传承后在膏药的基础上他研制了段氏抑菌膏液,效果更好 他不愧是段氏的后人,秉承务本精神,大力进行推广,市场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7,2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盛德老陈醋
        元盛德做醋是有历史渊源的据老人们回忆元盛德商号的祖先们早就认识到醋的好处,在蒙古草原经商,身边都带有醋葫芦,在和蒙古人做生意过程中,经常用醋给当地牧民调理疾病。据老人们说,当年段泰跟随康熙大帝西征时,在到达科布多的时候 一天军营里有几个士兵腹胀气滞,不思饮食,随军医生毫无办法,问拉骆驼的人有什么法子,段泰说可以去看看,就随军医进了帐篷,看了看那几个士兵的情况 原来这几个士兵是内地人,经常在草原随大家吃烧烤牛羊肉,不习惯所以出现胃胀,消化不良,他就把随身系带的醋葫芦打开,给他们每人喝了几口,第二天这些士兵就好了。有人把这件事汇报了康熙大帝,康熙大喜就和军需官说,委托段泰给军营采购这种醋,从此就开启了元盛德做醋的生意。
伯阳造醋救众生,
惠及九州老百姓。
爱新觉罗笔一挥,
段泰征西立奇功。
        为了把元盛德这个中华老字号传承下来,在元盛德的后人段发文的倡导下,外甥岳全峰积极筹划,秉承晋商精神, 怀着对元盛德老字号的思念与传承,终于在祁县乔家大院旅游路的小贾村旁边,建成了新型的“元盛德” 老陈醋手工作坊,在继承传统工艺,不忘初心,又开发研制出了“元盛德” 老陈醋系列产品,使“元盛德” 老陈醋不仅是人们生活的调味品,也是著名的保健食品、养生食品。这些美味养生健体功效, 被当今时代中国名人认可,邓九刚先生是中国作家协会全委委员、内蒙古作家协会副主席、呼和浩特市政府文化顾问、内蒙古茶叶之路研究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对清代旅蒙商---“元盛德”有比较深刻的研究,《驼城巨商元盛德》一书就是他的精心研究成果;他还为元盛德商号题词:“      ”,这是对元盛德老陈醋历史地位贡献的肯定。     
       “元盛德” 老陈醋逐步成为高端消费、养生健体的最佳名醋,是人体血液清道夫、酸碱平衡调节剂、皮肤卫道士, 作为中华谷醋的国粹精品,五谷精华,是中国和世界人类最好的谷物醋。

 






  7.3元盛德 茶道

元盛川是元盛德在恰克图开设的茶庄。为了保证茶源充足,元盛川在福建武夷山,江西,汉口等地常年派人收茶、组织货源。在祁县城东大街有专门储存加工的地方(现在的东大街德泰全茶庄旧址),在归化城元盛德巷建有库房,通过迪化(乌鲁木齐)、恰克图、乌兰巴托等路运往莫斯科。

     在福建武夷山元盛德至今还有段氏家族做茶叶生意 段雄飞就是元盛德在武夷山做茶叶的传承人之一,他在万里茶道的中心祁县考察后,回去找到了原来元盛德在武夷山做茶的旧地址,与2022年挂牌成立了他是做茶叶生意的,来过祁回去找到了元盛德在武夷山县,了解了元盛德的情况去后,找到了中国的一带一路万里茶道的起点赤石村元盛德做茶叶的门点。

上一篇:元盛德做醋的故事

下一篇:最后一页